我校药物分析学科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成立,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教授是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安登魁教授1966年在国内率先编著《药物分析》讲义。药物分析知名教授有张正行、吴如金、相秉仁、盛龙生、姜心如、刘文英等。药物分析专业现为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主编的《药物分析》教材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国发挥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药物分析学科建有“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物一致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全国唯一的高校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创建实验室)、药物质量评价中心(隶属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学院(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平台。并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恒瑞药业、天士力基团等国内著名研究院所、医院及药企建立了教学及科研实践基地。
药物分析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博士后4人),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一年以上经历。其中3人担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3名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5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3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学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JACS、Angew Chem Int、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百篇;并与先声药业、南京正大天晴药业、康恩贝药业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药企开展了合作研究,年经费到账总数平均达近2000万元。
药物分析学科重点研究方向:
1. 创新药物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集成创新运用各种现代分离分析、纯化制备技术,针对性地进行药物质量的全面控制,重点开展微量痕量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实现对化学药物中各种微量物质的快速定性和定量,为生产中的质量关键参数提供方案。
2. 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开展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及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新方法研究,并同时开展多糖、蛋白质及多肽等大分子药物体内分析及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为生物药物质量控制提供工具与依据。
3. 生物标志物分析和诊断新技术研究
发展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与时空分辨多组学联合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新技术,发展基于生物芯片、分子探针、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的生物标志物在线示踪及分子成像分析新方法,用于药物分布、靶标定位、药物分子体内过程和药效或毒性的实时动态检测,为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着力点。
4. 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新材料研究
开展天然生物大分子材料、人工合成纳米新材料研究,开发具有专属和创新应用前景的药物分析检测单元和器件,并探索在药物分析和临床检验中的各类应用,为药物分析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5. 中药质量现代化研究
针对中药来源多样、成分复杂的特点,开展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方法学研究,发展新的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解决中药分析方法灵敏度、专属性和高通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组学方法,为中药多指标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和靶标的寻找提供技术引导。